自1755年以来
自1755年以来,江诗丹顿始终追求卓越制表技艺。
历史里程碑
他们胆识过人,富有坚定信念与远见,为江诗丹顿270年来从未间断并延续至今的辉煌历史奠定了基础。 传承已凝聚为江诗丹顿的制表风格精髓,创始人的个性色彩也依然体现于追求卓越的信念、创新精神与每一枚品牌自制机芯中,现今依旧能够感受到。




非凡卓越的工匠大师

1755年,年仅24岁的制表大师Jean-Marc Vacheron招收了第一位工作坊学徒,并于契约指明学徒须传承他的技艺。 因此,这份学徒契约即是江诗丹顿的出生证明,更使之成为成立以来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制表品牌。
1819 年 4 月,制表大师兼创始人之孙雅克-巴特雷米-江诗丹顿(Jacques Barthélémi Vacheron,1787-1864 年)与经验丰富的商人弗朗索瓦-江诗丹顿(François Constantin,1788-1854 年)合作,重新命名为江诗丹顿之家。

两位创始人志同道合,皆对精致的复杂功能时计情有独钟。 François Constantin具有商业头脑,他在三十年时间里积极奔走于各地,为品牌开拓了不少新市场。 1819年7月5日,François Constantin在意大利都灵给他的合伙人Jacques Barthélémi Vacheron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提到的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江诗丹顿的座右铭:“悉力以赴,精益求精”。

江诗丹顿聘请制表机械工程学奇才——Georges Auguste Leschot负责开发机械加工工具,旨在提升生产品质。 于1839年改进的制表比例绘图仪,是他的众多发明之一,可以实现机芯零部件的标准制造,并有多种尺寸可供选择。 由此确保量产品质一致,零部件也可轻松替换。 1844年,日内瓦艺术协会(Arts Society)向比例绘图仪颁发声名显赫的里维奖(Rive Prize),表彰其为“日内瓦工业最具价值的发明”。

1880年,马耳他十字正式成为江诗丹顿的品牌标志。 马耳他十字标志的灵感源自发条盒盖上的一种机芯部件设计,用于保持游丝的动力稳定,以此获得更精准的计时。江诗丹顿的马耳他十字标志已在伯尔尼的瑞士知识产权局 注册。
标志性地点
1906年 - 品牌在日内瓦市中心开设首家专卖店
20世纪初期,王室名流的订单纷至沓来,罗马尼亚玛丽王后(Queen Mary of Rumania)、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兄弟(Henry and William James)、杰罗姆·波拿巴(Jerome Bonaparte)之孙维克多·拿破仑亲王(Prince Victor Napoleon)等均为江诗丹顿的客户。为了在合适的环境中展示其奢华作品,江诗丹顿于1906年8月1日在日内瓦市中心开设了首间专卖店。

2004年 - 江诗丹顿在普朗莱乌特的全新制表厂正式揭幕。
这座由著名建筑师Bernard Tschumi设计的现代建筑,呈现别具风格的半马耳他十字造型,集管理、行政和工作坊功能于一身。将近10年后的2013年10月,江诗丹顿设于汝山谷中心地带Le Brassus的全新生产表厂落成。

精妙非凡的机芯
两个多世纪以来,江诗丹顿全面探索制表工艺的各个方面,包括陀飞轮调节装置和天文显示功能以及报时表和计时腕表。 江诗丹顿的专业技艺,亦拓展至打造超薄机芯和加工镂空机芯等领域。



精准测量时间

从19世纪开始,由于航空、军事和体育赛事的发展,最初在天文观测中用于精确测量时间间隔的腕表开始大受欢迎。 从江诗丹顿于1819探索跳秒机械机制,以及1874年推出首款计时腕表后,品牌开始积极参与新品研发,1955年发布的Cornes de Vache牛角1955计时腕表就是最佳证明。 而于2015年问世的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计时腕表更搭载荣获日内瓦印记认证的品牌自制机芯。计时功能一直是江诗丹顿备受欢迎的机械复杂功能之一。

19世纪,多个欧洲国家竞相举行天文台时计竞赛,鼓励制表工匠磨练技艺,以获得显赫奖项。 江诗丹顿率先参与日内瓦天文台举办的计时比赛,并赢得多项殊荣,在一个世纪之内屡创纪录。1907年,江诗丹顿推出Chronomètre Royal皇家天文台表。 这款非凡之作凭借精准可靠与经久耐用的卓越性能而享誉国际。

1932年,江诗丹顿与路易斯•哥迪亚(Louis Cottier)先生合作,创作了首枚配备“哥迪亚系统”的世界时间时计。 此项全新复杂功能于1931年获得专利,巧妙呼应当时不断革新的通讯和交通方式之需求。 这款典藏编号为3372的作品,搭载与众不同的机械机芯,设有一个围绕中央表盘旋转的圆盘,搭配饰有31个主要国际城市名称的外表圈,可显示24个时区的时间。
不断创新,应对技术挑战
1943年 - 超薄三问报时4261腕表
典藏编号4261腕表的问世,为江诗丹顿报时表的辉煌历史树立重要里程碑。 为使这款杰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问世,江诗丹顿不仅要应对制作三问报时表所需面临的技术挑战。品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设计出厚度仅为3.2毫米的超薄机芯,由此创下纪录。机芯搭载于直径36毫米,厚度5.25毫米的表壳内,是江诗丹顿最具传奇色彩,亦是最为珍稀罕有的作品之一。


1955年 - 1003超薄机芯
江诗丹顿于品牌诞辰200周年之际,重申其创造典雅腕表的使命,推出业内最为纤薄的腕表款式,这款腕表由177枚零件组成,搭载充满传奇色彩的9法分1003机芯。此款机芯厚度仅为1.64毫米,迄今仍旧是世界上最为纤薄的手动上链机械机芯。2015年,1003机芯经重新演绎,推出金质款式。
1994年 - 镂雕机械
镂雕工艺被钟表鉴赏家视为一项制表复杂工艺。 这项工艺需要在机械机芯零件上雕刻出镂空图案,同时亦要确保零件保持本身的可靠性能,因此镂雕是一项极为精密复杂的工艺,能够掌握此项工艺的制表工艺师人数亦寥寥无几。 江诗丹顿是极少数时至今日依旧能够制造万年历和超薄机芯等超卓复杂功能镂空机芯的表厂之一。

技术为设计服务
1996年 - 特殊显示功能
于1824年问世的跳时表,最初是为方便清晰读时而设计。 如今,这项时间显示复杂功能,通常与逆跳分钟显示搭配在一起,后者以分针在刻度从0至60的圆弧显示窗内指示时间,当分针运行至60分钟刻度时会返回0刻度起点,开始下一小时计时。
于1996年推出的“Saltarello”表款,无疑是采用这一读时方式的最佳典范,同时亦将其他功能巧妙结合,成为江诗丹顿精湛工艺的“标配”。


2005年 - 肆意发挥艺术表达手法
2005年问世并沿用至今的2460 G4机芯,配备四枚圆盘,分别用于显示小时、分钟、星期和日期。 读取时间和日历的窗口对称分布于表盘外缘,不设指针或数字时标的设计,为创作微绘作品的工艺师留出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这也是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系列时计选择搭载这款机芯的原因。


非凡时计
江诗丹顿以数不胜数的非凡时计书写辉煌传奇,每一款江诗丹顿时计作品皆以别具一格的方式结合艺术美感与制表创新,成就江诗丹顿始自1755年以来的悠久历史传承。
1755年 - Jean-Marc Vacheron制作的首枚怀表
这款银质怀表的机芯上镌刻“J·M:Vacheron A GENEVE”(J·M: Vacheron于日内瓦)的字样,是唯一一枚已知的标注了江诗丹顿创始人名字的时计,代表着江诗丹顿悠久的历史底蕴。这款怀表采用机轴擒纵系统,饰有精巧的金质指针。 作为醒目的机芯部件,摆轮夹板饰有精美的阿拉伯式花纹,彰显品牌精湛的制表艺术。 这款怀表承载的精湛技术与美学标准随时间流传,逐渐成为了江诗丹顿的品牌象征。


1824年 - 对艺术美学的不懈追求
品牌历史见证了江诗丹顿不断将精湛工艺与美学创意巧妙结合的历程。 江诗丹顿不断博采众长,通过各种合作和联合创作的方式,与艺术界和文化界紧密相连。
江诗丹顿的时计作品是创新与艺术美感的典范之作,是彰显高级制表之美(La Belle Haute Horlogerie)的化身。 江诗丹顿的专业制表师和工艺师以满腔热忱挥洒唤醒情感的独特天赋,讲述动人故事,分享艺术愿景。
1889年 - 首批女士腕表之一
女性很早就对制表产生了兴趣,她们通常采用时计作为珠宝首饰来提升个人魅力。 这款源自1889年的女士时计就是首批生产的腕表之一。 它的出现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然而怀表直至20世纪初才成为制表界无可比拟的“霸主”。
江诗丹顿始终在艺术表达领域为女士时计作品留有一席之地,不断迎接挑战,将隽永风格与时尚潮流巧妙融合,契合女性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角色。

1918年 - 卓越工艺
江诗丹顿是历史最为悠久且从未间断生产的钟表制造商,拥有270年精湛工艺。 江诗丹顿时计,以非凡出色的精密复杂机械机制,实现简单易用的操作。 江诗丹顿拥有不计其数并引以为傲的复杂功能与时计特色:报时表、陀飞轮、特殊显示功能、天文复杂功能……
品牌将隽永制表传统与前沿创新相结合,融汇精湛制表工艺与匠心美学设计,令每一枚时计皆如艺术杰作般令人心动,由此赢得显赫声誉。

1979年 - Kallista,至美之极
Kallista卡里斯泰腕表(在希腊语中意为“至美之极”)由一块一公斤重的金锭雕刻而成,镶嵌118颗总重约130克拉的钻石,是一款璀璨迷人的钟表作品。这件惊世绝作花费了6,000小时才完成,仅镶嵌祖母绿切割钻石就历时五年。
一年后,江诗丹顿推出经典之作——Kalla腕表,2024年问世的Grand Lady Kalla高级珠宝时计就是从这款旷世之作汲取灵感。


2020年 - 江诗丹顿全新制表灵感
2020年,江诗丹顿推出专为女性设计的全新系列,通过艺术工艺、精准度、卓越性及设计美学的多维度融合,
演绎高级钟表与高级定制时装的浪漫邂逅。
其设计俏皮而不失优雅,诠释了现代女性特质:灵感丰沛、独立自主且魅力非凡。
这一系列于2024年盛大回归,是江诗丹顿与“One of Not Many卓尔不群”的青年人才殷亦晴(Yiqing Yin)展开创新与创意合作的最新成果。
世界纪录






这款独一无二的时计由1,521个零件组成,历时八年研发而成,包含41项复杂功能、5项罕见的天文功能,并配备创新的西敏寺三问报时功能,已申请13项专利。
这款腕表在钟表领域占据着特殊地位,五项创新性的天文复杂功能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四项与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相关。透过创新的装置,表盘可实时显示太阳的方位、高度、最小太阳高度和最大太阳偏角时间,这对于机械腕表而言,是一项极具天文意义的壮举。

江诗丹顿欣然呈献全球极为精巧复杂的时计作品。 这款时计融汇63项钟表复杂功能,由2,877个精密零件构成,一举超越品牌2015年推出的57260腕表创下的世界纪录。 这款首屈一指的时计历经11年潜心研制,以配备精妙的中华万年历功能为特色。
考虑到中国传统历法的复杂变化及不规则周期,时计内部搭载的3752机芯采用独特的机械构造,可确保时计精准运行至2200年,由此可见品牌精妙非凡的制表匠心。

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双重芯率万年历腕表在佩戴时会处于高频活跃模式,表盘上显示小时、分钟、日期、月份、闰年周期和动力储存,与现代生活方式步调一致。 为此表款专门开发的3160 QP机芯,可在5赫兹高频活跃模式和1.2赫兹低频静待模式之间切换,为腕表提供65天动力储存,而其体积大小与普通的万年历机芯毫无二致。

配备双表盘的Celestia Astronomical天体超卓复杂3600腕表糅合天文学知识与制表艺术之精髓,荟萃于这款绽现浩瀚天穹的白金时计上。 它将总计23项创纪录的复杂功能,井然有序地展现在腕表正、反两面,包括3个独立轮系可驱动3种不同读时模式(民用时、太阳时和恒星时)。 全新一体式机芯可谓彰显精密技术的巅峰之作,共有514个零件,其厚度仅为8.7毫米,总计六个发条盒可确保长达三周的动力储存。

江诗丹顿以此杰作庆祝品牌创立250周年。 Tour de l’île腕表开创先河,配备16项超卓复杂功能,是精密双面腕表系列的代表。 这款腕表仅限量发售7枚。 此腕表于日内瓦钟表大赏(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 Genève)荣获“金针奖”(l’Aiguille 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