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55年創立以來,
江詩丹頓自1755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追求卓越製表技藝,始終致力於這一旅程。沉浸在品牌歷史中,探索無數故事和關鍵時刻,這些故事和關鍵時刻塑造了這一雋永的傳承。
歷史里程碑
他們別具膽識,堅毅不拔,而且高瞻遠矚,為江詩丹頓從未間斷的歷史奠定基礎。 幾位創始人的傳統凝聚成品牌製錶風格的精髓,時至今日,江詩丹頓依然不懈追求卓越,秉持創新精神,弘揚他們的獨特個性,並體現於品牌自製的每一枚機芯。




非凡卓越的工匠大師

1755年,年僅24歲的製錶大師Jean-Marc Vacheron與第一位工坊學徒簽訂契約。這第一份學徒契約不但確立了他決意傳承製錶技藝的意向, 更可視為江詩丹頓的出生證明,品牌歷史由此誕生,成就歷史上持續經營時間最長的製錶品牌。
1819年4月,製錶大師暨品牌創辦人之孫Jacques Barthélémi Vacheron (1787-1864年) 與經驗豐富的商人François Constantin (1788-1854年) 展開合作,將品牌易名為Vacheron Constantin。

兩人志同道合,對精緻的複雜功能時計充滿興趣。 François Constantin具有商業遠大目光,他穿梭世界各地三十年,為公司開拓了不少新市場。 1819年7月5日,François Constantin在都靈為他的新合作夥伴Jacques Barthélémi Vacheron寫了一封信。 信中的一句話後來成為品牌的座右銘:「悉力以赴,精益求精 (Do better if possible and that is always possible)」。

江詩丹頓聘請鐘錶工程天才Georges Auguste Leschot,負責開發專門用於提高生產品質的加工工具。 他的發明眾多,其中之一是在1839年,他將比例繪圖儀應用於製錶,使機芯零件得以標準化製造並按比例縮放。 這樣便可在批量生產中確保品質一致,同時容許零件更換。 1844年,他獲日內瓦藝術協會 (Arts Society) 頒發Prix de la Rive殊榮,以表揚其「對日內瓦工業最具價值的發明」。

1880年,馬耳他十字正式成為品牌標誌。 其靈感源自發條盒蓋上一種機芯零件的設計,該零件可確保發條傳遞恆定動力,從而使計時更精準。江詩丹頓在位於伯恩的瑞士聯邦商標辦公室為馬耳他十字標誌註冊專利。
標誌性地點
1906年—於日內瓦市中心開設首間專賣店
在20世紀初期,江詩丹頓接獲王室名流的訂單,客戶包括羅馬尼亞瑪麗王后 (Queen Marie of Romania) 、亨利和威廉.詹姆士兄弟 (Henry and William James) 、熱羅姆.波拿巴 (Jerome Bonaparte) 之孫拿破崙親王 (Prince Victor Napoleon) 等。1906年8月1日,江詩丹頓在日內瓦市中心開設首間實體專賣店,以提供展示其奢華腕錶的合適環境。

2004年—江詩丹頓在Plan-les-Ouates的全新製錶廠正式揭幕。
這幢充滿當代風格的建築由著名建築師Bernard Tschumi設計,呈現別具一格的半馬耳他十字造型,集管理、行政和工坊於一身。不到10年後,2013年10月,江詩丹頓在位於汝拉山谷核心地帶的Le Brassus設立了新的生產設施。

非凡機芯
兩個多世紀以來,江詩丹頓不斷探索製錶的各個領域——從陀飛輪調節裝置到天文顯示,從報時腕錶到計時腕錶均有涉獵。 江詩丹頓的專業技術也延伸至製作超薄機芯,以及鏤雕機芯的藝術。



精確計時

在19世紀初,隨著航空、軍事和體育競賽的發展,最初用於天文觀測的腕錶因其能夠精確分段計時,在大眾之間日益流行。 江詩丹頓自1819年開始探索跳秒裝置,其後於1874年推出首款計時腕錶,並積極參與開發,於1955年推出Cornes de Vache計時腕錶。 較近期推出的2015年Overseas計時腕錶搭載錶廠自製機芯,並擁有日內瓦印記。計時腕錶至今仍為江詩頓丹備受青睞的機械複雜功能之一。

19世紀時,多個歐洲國家均有舉行計時競賽,鼓勵製錶工匠磨練技藝,以獲得顯赫獎項。 江詩丹頓早已參與日內瓦天文台舉辦的計時比賽,並榮獲優異獎項,成就品牌在一個世紀內屢創紀錄的突破。1907年,江詩丹頓推出Chronomètre Royal。 這款曠世之作精準可靠,蜚聲國際。

1932年,江詩丹頓與路易.哥迪亞 (Louis Cottier) 合作,創製了首枚配備「Cottier系統」的世界時間時計。 這項全新複雜功能於1931年獲得專利,完美地呼應當時不斷革新的通訊和交通方式。 時計型號為3372,搭載獨特的機械機芯,設有一個圍繞中央錶盤旋轉的圓盤,配搭顯示31個主要國際城市名稱的外錶圈,可顯示24個時區的時間。
持續創新與技術挑戰
1943年—超薄三問報時腕錶 (型號4261)
型號4261代表了江詩丹頓在報時腕錶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江詩丹頓迎接三問報時腕錶的技術挑戰,於1940年代初創製此作。品牌超越自我,創造厚度僅3.2毫米的超薄機芯,創下歷史。錶殼厚度為5.25毫米,直徑為36毫米,是江詩丹頓不可多得的傳奇錶款之一。


1955年—1003超薄機芯
在成立200週年之際,江詩丹頓重申其創製優雅腕錶的天職,並推出由117個零件組成的最纖薄腕錶,配備尺寸為9法分的傳奇機芯1003,其厚度為1.64毫米,至今仍為世界上最為纖薄的手動上鏈機械機芯之一。2015年,1003機芯獲重新演繹,以金色重新發行。
1994年—鏤雕機械裝置
在鑑賞家眼中,鏤雕屬於製錶複雜功能。 這項技術講求在不影響機芯可靠性能的前提下,將機械機芯的零件掏空,是極為複雜的工作,所需的高超技藝只有極少數製錶工匠能夠掌握。 鏤雕機芯的複雜程度不亞於萬年曆和超薄機芯,而江詩丹頓是現今少數能夠製造鏤雕機芯的錶廠之一。

以精湛技藝演繹設計
1996年—特別顯示功能
1824年問世的跳時腕錶,最初乃為方便讀時而設計。 如今,這種顯示時間的複雜功能通常與逆跳分鐘顯示搭配使用,即分針從0到60之間劃出一道弧線,然後返回起點,繼續進行無休止的計時。1996年推出的「Saltarello」腕錶是這項設計的典範,其功能組合已成為江詩丹頓技術領域的固定配置。


2005年—無拘無束的藝術表現
2460 G4機芯於2005問世,一直沿用至今,其上設有四個圓盤,分別顯示小時、分鐘、星期和日期。 時間和日曆顯示的視窗對稱地設於錶盤外圍,為工匠保留充足的發揮空間,因為這款精巧的傑作不需要指針或數字。 因此,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經常選用這款機芯。


非凡時計
江詩丹頓的傳奇建基於非凡時計,每一款都結合藝術與鐘錶創新,獨一無二,自1755年以來塑造了江詩丹頓的傳奇傳承。
1755年—Jean-Marc Vacheron製作的首枚懷錶
這款銀質懷錶的機芯上刻有「J. M: Vacheron A GENEVE」簽名,是目前唯一顯示品牌創辦人名稱的時計,亦代表了江詩丹頓引以為傲的悠久歷史。這枚懷錶搭載同心軸擒縱系統,設有精心製作的金質指針。 擺輪夾板為最矚目的機芯部件,綴以細緻的藤蔓形裝飾圖案,彰顯品牌卓越的製錶工藝。 此懷錶糅合精湛技術與美學標準,為江詩丹頓的品牌奠下重要基石。


1824年—不懈追求卓越藝術
江詩丹頓的傳承,展現品牌如何不斷糅合技術與美學創意。江詩丹頓不斷從世界汲取靈感,透過合作和夥伴關係,展現對藝術與文化的深厚感情。
身為高級精湛製錶的典範,江詩丹頓創製完美結合創新與藝術的時計。其熱情和專業知識,賦予我們的專業製錶師和工藝大師創造情感、講述故事、分享藝術願景的天賦。
1889年—首批女士腕錶之一
女性對製錶的興趣可追溯至久遠之前,通常會挑選具有珠寶設計的時計,以搭配服飾。這款出自1889年的女士腕錶,是首批量產腕錶之一。腕錶推出時引起熱烈迴響,因為在20世紀初之前,懷錶的地位無可比擬。
江詩丹頓一直視女性作品為無比重要的發揮空間,不斷迎接挑戰,將雋永風格與時尚潮流融合,以配合女性角色的演變。

1918—精湛技術
江詩丹頓是歷史最悠久的製錶品牌,擁有270年不間斷的製錶歷史和專業技術。品牌的時計簡單易用,卻隱藏著無比複雜的機械裝置。其複雜功能和特色多不勝數:報時腕錶、陀飛輪、特殊顯示、天文複雜功能……
江詩丹頓的美譽,來自結合雋永傳統與尖端創新元素,融匯精湛製錶技藝與精美設計,使每一款腕錶成為傑作。

1979年—Kallista:璀璨瑰麗的典範傑作
Kallista (在希臘文中有「最美麗的」之意) 由一塊重一公斤的金錠雕刻而成,鑲嵌118顆總重130克拉的鑽石,是一款璀璨迷人的鐘錶作品。工匠花了5年時間搭配所有祖母綠形切割鑽石,而完成這枚傑作需要超過6,000小時的精工細作。
一年後,江詩丹頓推出標誌性的「Kalla」腕錶,該錶款啟發了2024年問世的「Grand Lady Kalla」腕錶。


2020年—全新製錶靈感
2020年,江詩丹頓推出專為女士而設的全新系列,
結合高級製錶與高級訂製時裝,展現精湛工藝、精準性能、卓越設計與迷人美感。
腕錶呈現經典造型,以饒富趣味的方式彰顯現代女性特質——啟發人心、獨立自信、優雅迷人。
隨著江詩丹頓與「One of Not Many卓爾不群」的殷亦晴建立創意合作關係,該系列於2024年回歸。
世界紀錄






此枚獨一無二的腕錶由1,521個零件構成,表冠經過8年的研發過程,包括13項專利申請,配備41項複雜功能,並配備5項稀有天文功能,並配備創新的威斯敏斯特三問報時腕錶。
新款腕錶在製表技藝中佔據著特殊地位,主要體現為五項創新性的天文複雜功能設計,其中四項與太陽運動有關。錶盤採用創新機制,實時顯示太陽的位置、高度、正午時間和赤角時間,這對於機械腕錶而言,已屬天文奇蹟。

江詩丹頓隆重推出全球最精密複雜的腕錶。腕錶擁有63項複雜功能和2,877個零件,超越了江詩丹頓早前於2015年以型號57260創下的紀錄。這款全球首創的腕錶歷經過11年研發,因其中國曆法萬年曆而與眾不同。
中國曆法為陰陽曆,以複雜且不統一的週期為特點,因此,由江詩丹頓自製的3752機芯能夠具備走時至2200年的機械程式設計,實在是一項獨具匠心的鐘錶壯舉。

佩戴時,Traditionnelle Twin Beat萬年曆腕錶以契合現代生活節奏的高振頻運作,在錶盤上顯示小時、分鐘、日期、月份、閏年週期及動力儲存。 然而,專為此錶款創製的3160 QP機芯,擁有可選擇的兩個擺陀,分別以5赫茲 (啟用模式) 和 1.2赫茲 (待用模式) 的頻率跳動,賦予腕錶65天動力儲存,與一般萬年曆腕錶相同。

具備雙錶盤的Celestia Astronomical天體超卓複雜3600腕錶糅合天文學知識與製錶藝術,成就展現浩瀚天穹的白金時計。 腕錶的正面和背面錶盤共設有破紀錄的23項複雜功能,提供三種讀時模式 ——標準時、太陽時和恆星時——各模式由各自的齒輪系驅動。 全新的整合式機芯由514個零件組成,厚度僅為8.7毫米,6個發條盒可確保整整三週的自主運行時間,堪稱精湛技術的體現。

江詩丹頓以這款腕錶慶祝品牌創立250週年。 Tour de l'ile開創先河,配備16項超卓複雜功能,是最複雜的量產雙面腕錶,在每個方面均展現非凡魅力。 僅有7枚面世。 此腕錶於日內瓦鐘錶大賞 (Grand Prix d’Horlogerie de Genève) 榮獲「金針獎」(Aiguille d’Or)。